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暨首届京津冀环保科技展与对接洽谈会精彩收官!
发布时间:2024-11-05 00:00:00.0 点击数:145次
10月30日,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和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的指导下,由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暨首届京津冀环保科技展与对接洽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拉开序幕。大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生态共建、科技共享、产业共生、金融共赢”为主题,汇聚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园林(林草)部门,55家参展单位和来自京津冀及全国300余家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代表1200余人,齐聚一堂共享京津冀生态协同十年成果,凝心汇智共推科技成果转化,优势互补共促环保产业发展,探索创新共建绿色金融体系,携手共谋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引领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向纵深拓展。
大会为期两天,以“1+6+1+N”模式举行,即1个开幕仪式和特约主旨报告会,6个专题分会场报告会,1个治理成果和科技产业金融展,以及多个项目对接、洽谈、签约活动。大会全方位搭建管理部门与市场主体、科研院所与治理单位、政策需求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平台,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带来一场集思广益、汇聚众智、引领前沿的思想、科技和学术盛宴。
需求发布、集中签约、院士报告,开幕式精彩纷呈
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名誉会长苏银增,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马宇骏,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浩,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世彤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并为大会致辞。
开幕式上,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发布了减污降碳、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价值转化、科技赋能、政策创新6个方面50项生态环境政策和治理需求。参加开幕式的企业代表说:“大会发布的这些政策需求为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紧抓机遇向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我们下一步落实环保治理政策、明确发展重点指明了方向。”
大会促成了一批生态环境领域合作项目,其中10个最能体现京津冀协同和科技、产业、金融元素的项目在开幕式上集中签约。大会共成功签约128个项目,包括大气、水、土壤、固废治理和生态修复类项目,签约金额超过80亿元;金融授信类项目50个,其中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交通银行河北省分行、河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和众多企事业单位分别签订绿色金融授信协议,金额达480.7亿元,为推动企业环境治理、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典范起到了推动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星远智维邯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签署了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项目,项目通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优势,企业发挥在市场需求、技术应用的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旨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些项目的签约充分彰显了本次大会的成果,项目的落地实施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拓展环保产业发展路径,深化绿色金融赋能作用,并为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注入强劲动力。河北省碳计量中心合作共建项目签约代表激动地说:“我们的项目能在大会开幕式进行签约,十分感谢大会会务组的认可和帮助,河北省碳计量中心也将紧密对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政策要求,加强碳计量相关技术研究、路径探索和制度建设,助力完善碳计量体系,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高翔、余刚,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成团队的华北理工大学教授许莹、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团队的研究员单文坡,分别围绕“规模化绿氢生物制造技术与展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面向美丽中国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与战略”“河北省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等主题,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报告,从各自研究领域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对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宝贵建议,助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高翔表示:“河北省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付出了巨大努力,河北省钢铁、化工、医药行业聚集,辐射范围广、带动效应强,但是治理难度大,在河北省探索建立新型的绿色低碳园区具有重要意义。”
多领域、多维度、多元化,分会场成果丰硕
开幕式结束后,6个专题分会场报告会平行举行,为期一天半。分会场荟聚了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四个领域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专题报告,共同探讨技术热点、探察行业挑战、探索未来发展路径。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对话
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是河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火电、垃圾发电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企业效益和发展效益多赢之路。2023年以来,全省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新增环保绩效A级企业54家,总数达到90家,其中钢铁42家,数量全国第一,创A已成为河北全面绿色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志。
会议以“超低排放助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主题,紧紧围绕京津冀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及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工作,分别从环保标准、精细管理、技术支撑等多角度解读环保新要求、新形势、新举措,围绕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的管控治理及超低排放进行研讨交流。分会场分大气环境治理、钢铁行业创A和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三个阶段。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黄导指出,河北省是钢铁大省,约占全国钢铁产能的20%。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的产能17605.67万吨,完成部分改造并公示的产能740万吨,涉及总产能约18345.67万吨,完成率已超过全省钢铁产能的90%。据不完全统计,超低排放改造投资额累计超过900亿元。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成为了河北省工业绿色减污降碳转型的先手棋,也是河北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作。
分会场介绍了钢铁创A近期开展的主要生产装备全部创A、烧结机烟气一氧化碳深度治理、差别化电价落地实施等工作,下一步,河北省将继续完善质量管理提升机制和管控治一体化平台,实施创A领跑计划,开展创A主题劳动竞赛,制定配套相关创A激励措施,擦亮钢铁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的名片。
固废与水、土壤污染防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分会场以“固体废物与水、土壤污染防治助力美丽河北建设”为主题,集合了固体废物、水、土壤三个领域的力量,既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又有具体实践、示范案例,研讨别开生面、成果丰硕。
在会上,展现了河北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自评估”试点、重金属排污权交易、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试点机制等多项特色工作;提出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转变;围绕土壤、地下水一体化协同防治、污染场地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等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会议集思广益、智慧交融、引领前沿,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固体废物与水、土壤污染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政策,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助力京津冀“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水污染防治和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聚焦京津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来自不同细分领域的生态专家学者,就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数智监测、遥感科考、生境营造与生态修复等领域,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专业精彩的讲解,让与会者对京津冀生物多样性状况有了直观的了解,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承德市率先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坚决扛起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两区”建设政治责任,坚持“示范带动、多点突破、全域共建、整体提升”,力争2030年前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覆盖的决心让与会人员深感振奋。
会议现场,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授予正定县塔元庄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讲习营牌匾,“讲习营”不仅是一个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场所,也是一个流动的绿色课堂,主要用于宣传、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总结、推广“两山”实践转化经验,巩固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开展“两山”理论研究,讲好生态文明故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金融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分会场以“绿色金融·‘碳’索未来”为主题,多维度聚焦“双碳”政策,多层次解读“双碳”重点方向,多角度推介“双碳”技术、多方面解析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内涵,促进绿色金融与产业项目的有效衔接,服务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会上指出,近年来,河北省以保定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契机,统筹推进EOD、碳减排工具、气候投融资等工作,加强生态环境领域金融需求对接,强化政银企信息交流,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为河北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金融政策保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研究员柴麒敏在会上从金融领域气候风险评估、管控及政策工具创新角度,提出健全审慎管理,推动金融机构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风险控制体系及公司治理框架。
会议为治理企业、环保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大学和金融机构搭建对接平台,共享科技成果,“碳”索绿色金融助力推动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数智化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着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走向深入。分会场以“数智技术赋能当代环境管理”为主题,立足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服务生态环境管理,对其在环境监测、环境监控、环境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系统构建与完善进行解读,促进生态环境绿色智慧高质量发展。
会议中,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以‘数字化+ 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在服务生态环境领域正发挥着巨大作用,已成为推动美丽河北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各位专家介绍,数字智能技术已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可实现图像及声纹识别、数据处理与分析、辅助决策等工作的智能化处理,以“智”辅策,因“数”施策,可有效提高环境管理精度及效率。
“无人机”“数字”“AI”“大数据”“智能”等关键词在专家演讲中频频出现,与会人员通过本次会议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感受科技进步的同时对数字智能技术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赋能作用纷纷发出由衷的赞叹。
2024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省级学会建立了技术推广联合体,在全国层面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帮助解决地方生态环境的痛点难点问题。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京津冀三地学会共同设立,以“立足京津冀、辐射全中国,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主题,展示最新的创新需求、科技成果和转化经验,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美丽京津冀、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赵根喜等出席会议。会上,陈永梅助理为首批以院士和行业领军专家牵头组建的“生态环境技术推广专家团队”颁发了聘书。会议举行了京津冀技术推广与科技项目合作落地相关签约仪式,其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京津冀三地环境科学学会及天津市宝坻区生态环境局分别签订了生态环境技术推广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VOCs防治专业委员会与生态环境部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更加科学精准做好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六位专家围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主题进行了专题对话,深入探讨京津冀三地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和转化方式,提出对策建议,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凝聚尖端智慧,贡献破题思路。
会议立足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生态环境行业、产业现实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技术推广联合体为服务载体,以各级环境学会为平台,以院士专家智库为引领,共同探讨技术发展前景和行业热点问题,把最新的理论观点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和生产力,探索出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路径,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与应用示范,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产业、金融,展示区深度融合
大会展会现场
大会展会分为成果展、技术展和金融展三大板块,全面展示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修复、绿色低碳、绿色金融等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技术装备管理模式、服务产品等。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广东、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等全国各地的55家企业参加展会,其中涵盖钢铁、水泥等产品型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通信企业以及生态环境治理服务企业,展会现场各式各样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和生态环境整体服务方案,彰显出生态、科技、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展会现场人流涌动,气氛热烈。
星远智维邯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甄新占介绍说:“钢铁行业是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战场。星远立足河北省的 钢铁工业基础,汇集河北省钢铁行业环保绩效创A最优技术指南推荐技术,积极打造钢铁行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输出平台。公司以一氧化碳管控治理为核心,聚焦源头减排及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的研发,致力于成为先进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守护者。”
在展会热烈的氛围中,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凯介绍:“为加快提升钢铁行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探索建设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示范基地,首钢股份正在建设京津冀首个‘无废集团’,‘无废集团’的建设将大力推动京津冀区域“无废城市”的建设。”
大会特别设立了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果展,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都述说着京津冀三地“十年踔厉奋发,十年蝶变跨越”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吸引参观人员在展板前驻足、感叹于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一位参会人员惊喜地对记者说:“近年来,河北省加强滹沱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恢复湿地、生态修复、植树绿化等方式,使之成为超级大公园和水清岸绿的风景区,可以与国内很多知名景区相媲美。”
在大会现场,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的“青山书角”引人注目。“青山书角”生态图书公众阅读计划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发起,携手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在河北落地。卡博特旭阳化工(邢台)有限公司“青山书角”作为代表在大会现场展示。“青山书角”生态图书公众阅读计划精心挑选各类环保书籍,着力打造形式多样、公众普惠的阅读场景,成为河北省首家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建设的公共阅读空间。“青山书角”的亮相,为大会增添了文化底蕴和思想渲染。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赞誉有加,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大会,不仅了解到了生态环境领域的最前沿信息和动态,有幸看到环保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和科研成果,同时也感受到了京津冀特别是河北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大会作为首届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盛况空前,取得了圆满成功。京津冀三地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更加深入、更为广泛、更有成效的合作,凝聚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强大合力,为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力量。